走進廣州永慶坊,一股傳統(tǒng)與時尚交織的氣息撲面而來。廣州永慶坊摒棄了“推倒重建”的模式,秉承“修舊如舊,新舊融合”的微改造理念,用“繡花”功夫,為這一歷史文化街區(qū)重新注入活力。(6月15日中新網)
古建筑的歷史文化價值要更好活在當代,保護和傳承非常重要。但是由于一些歷史建筑年代久遠,破損現(xiàn)象比較嚴重,要保護這些富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建筑,不能推倒重建,更不能大刀闊斧,唯有拿出“繡花”的功夫,才能讓那些亟需保護的古建筑群、歷史街區(qū)等更好地“活起來”“火起來”。
讓歷史文化街區(qū)“活起來”不靠“刀”。就如廣州最為完整的騎樓建筑群,這里有不少中西合璧風格的民國建筑,歷史文化積淀厚重,隨著時間的推移,這里也一度成為廣州市危舊房最集中的區(qū)轄之一。用什么來改造?當?shù)鼐褪强俊袄C花”功夫進行活化升級,堅持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相結合,以歷史人文融合為抓手,支撐老建筑修繕,還老建筑原有的精神風貌。讓群眾感受到古色古香的文化厚重,又體驗到時尚在這些古建筑里活力迸發(fā)。這樣的保護,將古建筑融入日常生活的保護,既能為現(xiàn)代生活增色,又能為文化消費助力,增加了文化自信的厚重。
要讓古建筑群“活起來”,在保護和傳承上只有在“微”上做文章。采用“繡花”功夫去復原它的“前世”,不能想怎么樣就怎么樣,如果一味地“大刀闊斧”,修改過后古色古香就會失真,因此傳承和發(fā)展中多尊重其本真,多用科學細致的方式來進行改善,這樣,即使保護工作辛苦點,時間稍長點,但歷史文化的內涵不會流失。
要讓古建筑群“活起來”,保護當中更要普及各種法律知識。讓法律援助多和當?shù)氐墓沤ㄖWo建立聯(lián)系,才能及時對民間保護古建筑、傳統(tǒng)非遺等遇到問題時有法律支撐,增強全社會對古建筑的保護意識,從而有效突破其難點,讓一些在非遺傳承上存在的爭議通過法律途徑得到解決,讓保護與區(qū)域、民族的地理聯(lián)系和文化血脈聯(lián)系更加清晰,減少傳承和發(fā)展所產生的不當變化,讓歷史文化街區(qū)更好地成為新時代的“文化地標”。
讓歷史文化街區(qū)“活起來”不靠“刀”,要靠責任、靠擔當、靠科學,這樣歷史街區(qū)才能更好傳承燦爛的中華文明,定格民族的文化記憶,綻放強大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