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住建部通報湖北省荊州市違規(guī)建巨型關公雕像破壞古城風貌一事,10月9日,湖北省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廳回應澎湃新聞稱,住建廳高度重視該事件,正研究處理。記者梳理發(fā)現,違建的荊州巨型關公雕像并非個例,此前還有城市建設大型關公、老子、柳宗元等雕像,或被指違建違規(guī),或主動停工拆除。(10月10日澎湃新聞)
這次被通報的兩個典型建筑,都是赫赫有名的“文化地標”:一個號稱“全球最大關公像,重量達到120萬公斤,耗資15億”;一個被稱“天下第一水司樓,建筑高達99.9米,斥資2.56億元”。正如媒體報道,這次通報的情況并非個例,比如某地曾推出號稱“中國最高的瑪麗蓮·夢露”大型雕塑,后迫于輿論壓力拆除;某地修建了一個高150多米、造價超1億元的“生命之環(huán)”,至今孤零零的別無它用。網友直言不諱地指出,熱衷于建“文化地標”,實質是一種典型的炫耀性不正之風,這股不正之風是錯誤的政績觀在作祟。
所謂“炫耀”,就是熱衷于“造亮點”“建門面”,一些地方利用歷史名人影響力,不惜斥巨資建“文化地標”,無外乎就是為了“出政績”“搏出位”。認為建筑足夠高、足夠大,當地官員的政績就越突出。打造“文化地標”,利用其發(fā)展旅游的想法并無不妥,但不代表塑個雕像就有文化。一味在外觀高大上竭盡財力,不惜破壞自然風貌和歷史文脈,打造所謂的“文化地標”雖然奢華,卻起不到宣傳地方文化的效果。如荊州的巨型關公雕像和門可羅雀的景區(qū),就構成了一種絕妙的諷刺:說是為地方謀發(fā)展,恐怕還是為求政績。
盲目舉債打造“天下第一水司樓”的地方官員已受到了查處。正如住建部所指出,將建設“文化地標”當作個人政績工程、形象工程,是一些地方不顧實際也要大建“文化地標”的重要原因。而至今未得到規(guī)劃許可的巨型關公雕像,恐怕也不應止于對問題建筑的整改處理,相信也應該包括嚴肅的問責追責。同時,對于濫建“文化地標”現象,更是需要來一場轟轟烈烈的“綜合治理”。對此,住建部通報要求,各地要舉一反三,加強監(jiān)管,完善制度,發(fā)現苗頭問題及時干預、糾正,堅決杜絕濫建“文化地標”等形象工程、政績工程。
其實在今年4月,針對濫建“文化地標”等行為,住建部等部門就聯合下發(fā)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與建筑風貌管理的通知》。其中明確要求,治理“貪大、媚洋、求怪”等建筑亂象,同時將超大體量公共建筑作為城市重要項目進行管理。比如,對于不符合城市定位、規(guī)劃和設計要求或專家意見分歧較大、公示爭議較大的,不得批準設計方案;建立社會監(jiān)督和輿論監(jiān)督機制,暢通群眾舉報渠道,發(fā)現問題及時處理并將相關情況報告住建部。
對一切搞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的行為,都要嚴肅問責追責,依紀依法處理。只有事前預防、事中發(fā)現整改、事后懲罰等相結合,濫建“文化地標”等形象工程、政績工程的行為才能得到根本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