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里有兩種樹是村人最愛栽的:一種是槐樹,另一種就是花椒樹。原因很簡單:槐米可以賣錢,花椒也可以賣錢。往往槐樹栽在院子里,花椒樹則栽在山腰渠上分散的小塊山地里。
摘花椒是村里農業(yè)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和夏收、秋收一樣繁忙、熱鬧。
立秋前后,早晨五六點鐘,趁著天不熱,我們就開始翻山摘花椒去了。剛出門的幾個人,很快匯聚成十幾個人的隊伍。鄉(xiāng)親們㧟著籃子結伴而行,一邊趕路一邊聊著家常,前者呼后者應,還沒感覺到累就到了村頭對面的山坳里。此時,地里上下全是摘花椒的人。
摘花椒是枯燥的。一只手抓穩(wěn)樹枝,另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小心翼翼地將成熟的花椒從長著寬寬葛針的枝頭摘下來——記住一定要小心,因為很容易被刺到的。
往往一個花椒季下來,摘花椒的手指肚上全是刺的眼兒,不過形成一層老繭后就不覺得疼了,也許是被花椒麻醉了。這層老繭需要十幾天才會自然脫落。于是,村里就有了一首諺歌:“椒葛針,真黑心,光扎寬來不扎深……”
摘花椒時,還要時刻注意葉子背面一種有毒的毛毛蟲,村人叫它“刺剌子”。如果被它背上有毒的刺兒刺到,會起個小疙瘩,很疼。這時,只要用花椒汁擦一下,就不用再管了。
在山里摘花椒,不用關心時間。
臨近中午,一種被村民喚作“紅嘴雁”的鳥兒會飛到頭頂,盤旋著叫上幾聲。人們就知道:快晌午了。于是地里沒帶干糧的人開始收拾,準備回家。
這時往往急壞了籃子還沒摘滿的孩子們。有人打起了歪主意,悄無聲息地從大人的籃子里偷拿一些放進自己的籃子,還有人將石頭放在籃子里,再用花椒埋好……就這樣,㧟著沉甸甸的看起來滿了的籃子,心安理得地回家吃飯了。
路上,依然是你一言我一嘴地拉家常,仿佛炒菜時放入的花椒,成了打發(fā)時間最好的調劑品。
當年種地的一代人正在老去,即使扛得起䦆頭,也爬不了那么高的山,走不了那樣遠的路了。年輕人開始外出打工,開始計算著種花椒、摘花椒的成本,于是,山上很多花椒地都撂荒了。
如今,每到摘花椒的時節(jié),人們都要趟過厚厚的草叢才能找到花椒樹,匆匆摘過后,就又急著出去務工了;有的人干脆不再回來摘花椒,而是讓親戚朋友代勞了,或者任由花椒自己散落一地……
上周末,母親回了趟老家。這是村里洪災過后母親第一次回去。聽她念叨,家里那塊花椒地塌了,今年摘不了多少花椒了……話里話外充滿了無奈和嘆息。
自從參加工作后,就再沒有摘過花椒。很懷念摘花椒的日子,更懷念村里的那些人和那一段生活。
是啊,今年摘不了多少花椒了……我想,以后也摘不了多少花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