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影簾櫳對繡屏,鴛鴦織就怕針停?!崩C花鞋墊是一種源于民間的傳統(tǒng)工藝品,在沒有機器可以替代人工的時代,一雙繡花鞋墊里往往注入了繡者的特別情感。自古以來,就有婦女燈下納鞋繡花,穿針引線間,將祝福與愛一針一線地納入鞋墊中。
在嶧城區(qū)壇山街道,82歲的馬光芝老人就著屋子里并不明亮的光線,裸眼能熟練的將絨線穿進繡花針中,若不是親眼所見,記者根本無法相信。在很多人看來,80多歲的老人已是需要人貼身照顧了,而馬光芝卻耳不聾眼不花,頭腦也很清楚,最擅長的就是“繡花”。老人稱,如今依然還能繡花,不僅僅是憑借自己還算硬朗的身體狀況,更多的是繡了50多年的拿針手感。
馬廣芝擅長繡藤蘿割絨鞋墊,屬于中國傳統(tǒng)手工鞋墊的一種。在馬廣芝給記者展示的過程中, “龍鳳呈祥”、“福壽雙全”、“鴛鴦戲水”、“松鶴延年”、“花鳥魚蟲”這些圖案,能讓人感到針線間的溫暖, 以及老人在一幅幅美好寓意圖案中滿滿的祝福。
馬廣芝告訴記者,所謂的“割絨”,就是用刀刃把納好的鞋墊整體從中間割開,得到兩只完全對稱的同一花色,但不同方向的鞋墊。割開后得到的棉線也就自然形成了“絨”,凸起“絨”不僅僅構(gòu)成了色彩鮮艷的圖案,而且對腳底有很好的按摩作用,走起路來十分舒服 。馬廣芝告訴記者,自己墊的一雙鞋墊就用了30年之久,這得益于特殊而復雜的制作過程。
10天完成一雙鞋墊,不可替代的除了手藝還有美好的故事
采訪時記者了解到,由于割絨耐磨度高,使用任何一種洗滌方式都不會走樣,并且每洗一次,又會恢復原來的鮮艷美麗,可用10年,甚至更久。
藤蘿割絨鞋墊在制作中,要比普通鞋墊的繡花更加繁瑣,首先要將棉布上漿,僅棉布漿就得6層沾在一起,定碼定樣,包邊。這樣白坯鞋墊就做好了。接著在固定好的白坯鞋墊上要起稿描繪出圖案或者文字的輪廓。最后則是重要的針納步驟,也是和其他些繡花鞋墊有明顯區(qū)別的地方,根據(jù)圖案選擇合適的繡線,一針一針繡出來,整個鞋墊沒有空白的地方,全部要繡出來。繡完后,再用利刃將兩只鞋墊從中間割開,一雙左右圖案鏡像對稱的手工藝藤蘿割絨鞋墊才算完成了。
據(jù)了解,割絨又叫割花,過去主要用來制做花鞋的鞋頭,因為割花結(jié)實耐磨,割花藝術(shù)也由原來的做鞋演變成了制作割花鞋墊,是魯藝中的一種手藝?;蛟S在現(xiàn)在年輕人看來,在很多工藝品都趨向于機械化制作的今天,這種割花手工藝術(shù)形式割絨鞋墊并不精致,但在過去,"割絨納繡”鞋墊是年輕女性向自己的心上人表達愛情的傳統(tǒng)信物,也是自己手工技藝的一種美麗展示。過去,媒人說媒的時候,在懷里揣一雙姑娘制作做的割花鞋墊,到男方家里一亮,一雙鞋墊就能看出背后的姑娘手藝如何,針線活精不精巧。
老人說,如今的小年輕都看不上這些,自己年事已高,也只是在自家孩子結(jié)婚這種大日子里拿出來繡兩雙,表達自己對孩子的祝福。如今新的流行文化與娛樂方式隨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在日夜更新,許多民間習俗和人生禮儀逐漸淡化,被人忽略。但不可否認的是,繡花鞋墊作為最為淳樸與真誠的禮物,依然給人們帶去溫暖與祝福。